【妥拉實驗室】生命被誰定義?

2023年10月7日,正值住棚節第八日,這一天是最歡樂的日子,人們親吻妥拉,象徵新循環學習神話語的甜蜜關係。然而,在這一天清晨,哈瑪斯發動了駭人聽聞的襲擊,造成上千無辜生命的犧牲,並擄走二百多名人質。以色列為了保衛家園、拯救子民和人質,發起回擊。這場戰爭被稱為『以哈戰爭』,也有人稱之為『妥拉節戰爭』,因為它發生在住棚節的最後一天。這場戰爭至今已持續五百多日,以色列面臨的不只是生存問題,應對深藏在加薩底下長達五百多公里地道的恐怖組織網絡和以學校、醫院作為軍事用途等複雜問題,解救在哈瑪斯手上的人質,拯救生命,是他們迫切的優先。

2025.02.26 從以色列被綁架到加薩的Shiri以及她兩個小小孩,在上週被正式公布其實他們早在2023年11月就殘忍的被謀殺,而也是在停火協議的一部分,他們的屍體被交還到以色列手中(哈瑪斯甚至還先殘忍的還了一個根本不是Shiri的屍體),今天是Shiri和兩個小孩的葬禮。(資料來源:以色列美角 Israel Mega)

現今在敘利亞,Jolani 基地組織正對手無寸鐵的阿拉維派阿拉伯平民進行恐怖屠殺行動。阿拉維派因被古典遜尼派和什葉派視為不信者,歷史上長期受到迫害(參:維基百科)。起初新政府安全部隊和阿拉維派民兵的暴力衝突,演變成武裝部落聯合新政府安全部隊無差別屠殺阿拉維派和東正教基督徒村莊社區平民,或是強迫人民離開家園,甚至有激進人士趁機搶劫,超過千名平民遇害。

敘利亞的阿拉維派領導人向本傑明·內塔尼亞胡總理呼籲:“將我們從殘暴政權手中拯救出來,我們將用歌聲和鮮花歡迎你。|AP Photo / Omar Alba

每一條生命都應當被珍視,然而,在世人眼中,有些人的生命彷彿無足輕重。這是出於什麼樣的價值觀?妥拉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聖經當中提到其中兩種輕蔑生命的暴行模式:
一種是亞瑪力人的趁人之危:

他們在路上遇見你,趁你疲乏困倦擊殺你儘後邊軟弱的人,並不敬畏神。 (申命記25:18)

另一種是法老的模式出於恐懼對人的掌控:

來吧,我們不如用巧計待他們,恐怕他們多起來,日後若遇什麼爭戰的事,就聯合我們的仇敵攻擊我們,離開這地去了。(出1:10)

這兩種模式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也揭示了各文明和帝國衰落的啟示,他們的消失與奴役制度密不可分。例如,聖經記載非利士人來自迦斐託(克里特島),這裡是歐洲最古老青銅時代「米諾斯文明」的中心。據記載,這文明是最古老施行奴隸制的國家,最終隕落。埃及的奴隸制度亦可見一斑。法老為了維護政權,將人的價值降低至生存需求,以此達到控制,最終埃及文明也走向衰敗。

列國的興衰與百姓的生命狀態息息相關。軍事、經濟或政治手段無法真正使國家強盛,回歸神的設計和智慧,建立公義與愛的社會,國家才得以興旺。

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箴14:34)
義人增多,民就喜樂;惡人掌權,民就嘆息。(箴29:2)
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詩33:12)

我們無法立即改變世界局勢,但我們能選擇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彰顯神的公義與憐憫在人的身上,這正是神的國降臨的途徑。妥拉如何展示生命價值?本週妥拉透過一開始提到的《贖罪銀》(出埃及記三十章)提供了神的視角。閱讀第廿一週妥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