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是被時間驅使?總覺得來不及、不夠快、不夠好,害怕錯過機會。時間雖然抽象,卻深深影響我們的生活節奏,現代人焦慮於未來、難以安息於當下。
然而,時間本身是受造之物。神在第四日創造了大光(太陽)、小光(月亮)和眾星,為地球設立了晝夜的循環,成為時間的記號。
創世記1:16、18 |於是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管理晝夜、分別明暗,神看著是好的。
創世記1:26|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
人可以從天上的光體與地上的萬物得到時間的好處嗎?當我們觀察時間的循環,便會發現神的設計充滿恩典和豐富——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的身心能隨著光、暗的變化與節奏運行,避免過度消耗。
- 四季變換:按春、夏、秋、冬,不同的生長種植,在它們內建的設計當中按時出現,無論天候大地總是充滿豐盛的循環。
- 人的成長記號:嬰孩、孩童、青年、成人、老年,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價值,不需要急於求成。
- 節期與年歲:逾越節、七七節、住棚節等神所設立的節期,幫助人記得祂的作為,每年都可以更新對齊祂的時間。
時間展現的是天與地的合一關係,彰顯的是恩典與豐富,而不是壓力與逼迫。
為什麼我們仍然感到焦慮?
然而,人對時間的感受卻充滿壓力,彷彿時間是一個無法滿足的主人。我們的社會建立在「線性時間」的概念上——未來取決於現在的努力,因此我們被時間追趕,擔心落後,無法安息。從求學、工作到生活,我們被時鐘、行程表、KPI推動,時間成為競爭的戰場。這種「線性時間焦慮」恐怕是人與神原創設計分離後的產物。
回到創世記第一章,我們看到神的創造順序:從地空虛混沌(tohu va’vohu)到神說有光、水的上與下分隔、海水聚集、旱地顯現、光體與時間的設立、大地充滿動植物與生命力。
第四日,神以大、小光體的循環設計,客制給地球獨特時間的記號。(如同每個星球都有其獨特的運行循環和週期)
神自己並不受時間限制,但祂將人造在祂的裡面,讓我們在時間的循環中經歷這個物質世界,感受變化萬千的各種可能性。時間原本是恩典,然而,當人與神的關係隔離,人創造自己的時間觀,恐懼失去、對未來又充滿不確定性,時間轉變成了壓力。
如何超越焦慮,進入安息?
我們能停止焦慮於未來,享受神已經造齊萬物的世界嗎?我們能超越線性時間,進入神所設立的循環與永恆嗎?
耶利米書 31:35|那使太陽白日發光,使星月有定例黑夜發亮,又攪動大海,使海中波浪砰訇的,萬軍之耶和華是他的名⋯⋯。
時間的焦慮,源自於缺乏安全感,但如果我們活在神的遮蓋之下,知道祂已經為我們預備一切,停止無謂的擔憂,進入真正的安息。這不是「一個道理」,只需要轉換思維,我們可以活在「神的時空」裡。本週妥拉關於 《施恩座改變時間的觀點》,從神的視角來認識祂的時間觀,和祂對我們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