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人際關係裡,我們常常向別人索求自己也無法給出的東西?比如,希望別人尊重自己,卻用不尊重的方式要求對方;或期待對方『將心比心』,但自己卻沒有真正設身處地去理解對方……」這是一種很常見、卻容易忽略的矛盾——我們渴望某種對待,卻無意中用相反的態度去表達。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果我們回到神造人的初衷,也許會得到一些啟發。我們不僅能重新反思這些矛盾,也能更清楚地看見感受與真相之間的落差,以及這當中隱藏的關鍵。
第十八週的妥拉提到『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讓我們順著這個話題,從哥林多前書十二章的教導來看——當聖經提到牙、眼、手、腳等肢體時,它帶出了更深的啟示?這能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合一(echad)、愛、護衛,以及神對人的原始設計?
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 (林前12:12-13)
保羅說明了這關於 一(echad )個身子的教導後,他說要 ”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賜,他把最妙的道指示我們“(參:林前12:31),就是下一章,《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幾乎是眾人皆知的《愛篇》!為何保羅在談論肢體之後,立刻講到愛呢?保羅不是隨機談論愛,而是因為『合一(echad)』的最高表現,就是愛。若沒有愛,肢體雖多,仍無法成為真正的『一』個身子。
當我們提到『以牙還牙』,或是『將心比心』的看法,現在的文化、價值很容易進入失衡的護衛:例如,人若只顧自己(而不是群體),就變成自私、防禦、自我中心。而原始設計的 一(echad) 恢復的『護衛』不是為了『保護自我權益』,而是『保護愛與合一』的設計,『護衛』是神造人的內建設計,目的是為了維繫群體的合一(echad),不是自我/個人的權益。
聖經談論『護衛』的概念,出現在《創世記》第二章,中文翻作『看守』(shamar):
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 (創2:15)
這不是道德或法律的要求,而是我們受造的本質,我們受造是為此而生!神造人時,給了我們護衛的責任或本能——護衛與祂同行的《園子》,活在與祂相同的心思、意念與意圖之中。這正是經上所說的:「殷勤保守你的心!」因為耶穌恢復我們回到與祂同在、與父和好的這園子,這所在、所是就是我們的產業、生命、喜悅的泉源——是我們的光、核心、有完全的人性,也是完全的神性。我們原本就被造在 echad(合一)之中,這不是靠行為的達成,而是靠認識神的話(妥拉)。當我們在可明白、可經歷的真理中持續的領悟,使祂的智慧停留並成為我們的價值觀、道路與生命。若不明白這設計,護衛就會變成要求、指責,試圖用行為來維繫合一,最終反而破壞了合一。真正的合一,不是靠外在約束,而是從內心確信——我們本來就在其中,那是我們的身分與本質。耶穌做成了整全的救贖,人是無法成就的,但在神凡事都能!唯有基督完成這使命,恢復我們回到祂裡面,使我們不再虧缺那榮耀。
若我們脫離這個設計,以為自己是隔離於神(創造主)之外,就如同亞當夏娃選擇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試圖用自己的標準定義善惡,試圖讓自己像神一般有智慧;相反的,我們本來就有神的形象和樣式的受造,智慧是與神同行的自然彰顯,不是透過分別善惡來獲得。我們是創造主看為寶為尊的,我們不是被造成與祂分開的,明白這設計,我們自然會選擇護衛神起初對自己的受造、整全的設計和祝福。
然而,當我們認識並理解這原本的設計,知道在這根基出發而活,我們的生命將自然而然的活出愛,這正是生命樹的果子,與神與人合一的生命所結出的果子!
更多深入妥拉分享,全文閱讀:以牙還牙,將心比心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