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安息日
Yom Teruah 吹角節
吹角節,在聖經中的原文 Yom Teruah (Day of Blowing),歡呼大聲的日子, 其根據是利未記 23:24, 民數記29:1-6 等, 是吹角的日子,吹出響亮的聲音,是耶和華親自設立的節期,當有聖會, 什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以做,是你們當守為吹角的日子。 但是現在多半會聽到看到的吹角節,用的是Rosh Hashanah,字面的意思是一年的開始或視為猶太新年。對我們信徒來說,理解的是出埃及之後,神曉喻摩西改變了曆法,一年之首提前了六個月,落在尼散月(亞筆月)。 因此在提斯利月的吹角節本是一月,但在出埃及後變成了第七個月。 聖經當中,在出埃及以前,如挪亞洪水時代,曾提到布勒月,也就是二月份,指的是從提斯利月為一月的算法。
0/6
聖經中的節期
關於單元
  • 2025/5785年逾越節期的啟示 |出埃及記12章
  • 來源|啟動七年新循環 授權
  • 日期|2025.04.14

帶著好奇去認識「埃及」和「迦南」這兩個希伯來文原文,探索到一個很有趣的啟示。
「埃及」(Mitsrayim| מִצְרַיִם)源自字根 tsuwr(SH6696 |צוּר),意思包括「敵對、圍困、圍攻、裝袋」,也有「狹窄、受限」的含義。這些詞意恰好描繪出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的處境——被壓迫、被捆綁,沒有自由。而應許之地迦南 Kna’an(SH3667|כְּנַ֫עַן)。它原文的字根kana(כָּנַע),可以譯作「使屈服、或制伏」,但它首次出現在聖經中,是用來表達「謙卑、臣服」的意思:

我所以行事與他們反對,把他們帶到仇敵之地。那時,他們未受割禮的心若謙卑了,他們也服了罪孽的刑罰,我就要記念我與雅各所立的約,與以撒所立的約,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並要記念這地。(利26:41-42)

希伯來文常常是有圖像的、非常直觀的,對那些渴望脫離、尋求自由的人來說,這兩個地名不只是地理名詞,更像是一種生命的對比——從「被圍困的埃及」,進入「謙卑降服的迦南」。
經歷了十災,神敗壞了埃及人所信賴的價值系統,使整個社會受到巨大震撼,根基動搖甚至崩潰,到處人心惶惶。就在這場動盪中,摩西召集以色列的眾長老,宣告逾越節的設立與細節:

「你們要按著家口取出羊羔,把這逾越節的羊羔宰了。拿一把牛膝草,蘸盆裡的血,打在門楣上和左右的門框上。你們誰也不可出自己的房門,直到早晨。因為耶和華要巡行擊殺埃及人,他看見血在門楣上和左右的門框上,就必越過那門,不容滅命的進你們的房屋,擊殺你們。這例你們要守著,作為你們和你們子孫永遠的定例。日後,你們到了耶和華按著所應許賜給你們的那地,就要守這禮。(出12:21-25)

當摩西把逾越節的吩咐傳達給百姓之後,一個未知的未來,反而成了更大的可能性,就像黑暗中透出的一絲曙光,是一個潛藏著新生命與希望的時刻。於是,離開埃及,不只是地理位置的改變,更是讓生命受造的本質轉向與真正身分合而為一的旅程!他們會在曠野裡學習信靠、經歷神的保護和供應,也是摩西寫下的妥拉,為了傳給我們世世代代的重要脈絡,是符合我們的受造、設計與價值的,無論是對環境、他人或是自己。

於是,離開埃及除了以色列民,還有許多閒雜人等,這群人出埃及,成為一個民族的國民!他們參與了史上第一個逾越節晚餐,日落後是亞筆月十五日,於夜半清晨啟行了,埃及法老趕走了這群選擇離開狹窄城邑的百姓!耶和華說,祂將以色列人按著他們的軍隊,從埃及地領出來。

以色列人從蘭塞起行,往疏割去,除了婦人孩子,步行的男人約有六十萬。 又有許多閒雜人,並有羊群牛群,和他們一同上去。(出12:37-38)

神所設立的逾越節,不只是給以色列民,而是只要選擇離開埃及的,無論是本地人和寄居,或在你們中間的外人,都是『同歸一例』(出12:49)。這「同歸一例」,原文是 Torah echad——同樣妥拉所指示的價值、同一份從神來的啟示與教導適用在每一個人身上!正是妥拉,使這群人分別出來,正是妥拉,使他們成形一個民族,妥拉讓百姓可以學習神對創造與治理的價值觀,並且活出來;妥拉與埃及法老完全不一樣,法老用征服、壓制、控制的手段,而上帝的寶座是以公義與公平為根基。

因此,在走向應許之地——迦南的曠野路上,「謙卑」將時刻提醒他們,要謙卑、降服,敬畏神。在埃及,他們是卑微低賤服苦的奴隸,在迦南,他們將作謙卑臣服於神國價值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