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在沒有被觀察之前,處在無限可能的狀態;而「觀察」——也就是意識的介入,會讓可能變成現實。
所以,你在數算什麼?
當我們數算俄梅珥的每一天,並非僅僅是在計數,而是在進行一場在意識中選擇的旅程。這個過程,與量子物理中的「波函數塌縮」概念,有著深刻的對應。
在量子世界中,粒子在被觀察之前處於多種可能的疊加狀態,只有在觀察時才會「塌縮」為一個確定的狀態。同樣地,我們的每一個意圖和選擇,也都在無形中將生命的無限可能「塌縮」為具體的現實。
多種可能的疊加狀態:你還沒選之前,一切都可能
「處於多種可能的疊加狀態」是量子力學中一個關鍵概念。它的意思是:
在沒有被觀察或測量之前,一個粒子(或狀態)不是處在某一種確定的狀態,而是同時存在於所有可能狀態之中。
舉個例子來說,有一枚硬幣放在桌上,你尚未翻開來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說:它不是正面就是反面,只是我們「還不知道」而已。
但在量子世界,不是這樣。那枚硬幣在你沒看之前,是「正面 + 反面」同時存在的疊加狀態;直到你看(觀察)了它,它才「決定」是正面或反面。換句話說,你的觀察,決定它是什麼。
塌縮:從可能變成現實的那一刻
「塌縮」又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在「很多可能」之中,選定其中一個,變成實際發生的結果。更簡單地說,就是將可能性變成現實的那一瞬間。
想像你在看一張菜單,有五個選項。在點餐前,這五種都是可能出現在餐桌上的未來 —— 就像「疊加狀態」。但當你點了「牛肉麵」的那一刻,其他可能性就都消失了,只剩一個成為事實,這就叫做「塌縮」。
你相信什麼,就活出什麼版本的自己
人活著的狀態就像是一個「還沒塌縮」的波函數。每一個身上有許多潛能 —— 愛、創造力、智慧、勇氣……但我相信什麼、選擇什麼,就會讓哪一個潛能顯現出來。
當神說祂赦免了我們的罪,我們「因信稱義」!當耶穌復活的大能在我們身上運行時,就復還了我們原來受造時那聖潔無瑕疵的本質,我們已與祂一同坐在天上的真相。
試問,這個信仰的價值是否與自己產生共鳴,將影響我們怎麼看待自己的生命價值——但真理是:唯有神,才有權定義我們的生命價值。而我們是否選擇接受神的定義,是否讓它成為我們思維中會選擇的方向,則取決於我們每天的「意圖」與「觀察的焦點」。
數算俄梅珥:你觀察的是缺乏還是感恩?
應用在數算俄梅珥的意識中,你觀察的是自己的缺乏?還是為自己擁有的一切意識到神的定義,並獻上感恩?在還沒選擇之前,這兩種情境都像「疊加狀態」,存在於你的可能性裡。
一旦帶著意圖做出行動(就像觀察者介入),現實就「塌縮」成其中一個結果。你擁有自由意志,在自己的意圖(intention)干預下,決定的注意力(attention)焦點,而這焦點會呈現出具體的結果。
妥拉,是選擇生命的觀察手冊
妥拉正是一本將生命樹與善惡知識樹的選擇擺在人眼前的書。神不斷透過各種方式,將「生死禍福」陳明在我們面前,教導我們要揀選生命:
「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作見證,我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申命記 30:19-20)
神把我們放在一個未知、卻充滿無限可能性的狀態裡,祂已經評論這一切,萬物萬有,「甚好」!
祂盼望我們觀察,並持續選擇生命——從未知的潛能,成為充滿驚喜的永生旅程!祂評價為「甚好」的創造,我們無論在屬靈或物質界,都是可以經歷的,在祂的設計,這兩方是精準鏡像,同「一」的實存。
波函數塌縮,見證創造秩序
當我們在數算俄梅珥的每一天,不只是記號或倒數五旬節的日子,而是帶著意圖參與這段旅程時,
就像物理學家發現「波函數塌縮」時,我們也能發現:這律與神創造萬有的設計,毫無衝突。這是創世記的邏輯:
神的意圖從黑暗中啟動無限的可能性;祂從「光」開始,定義時間、空間、秩序,並創造天地;祂說:「甚好!」
每天的數算也在選擇「生命」
你每天的選擇也是如此。選擇不是能力,而是責任。你如何選擇,決定你活出哪一個版本的自己。你的價值觀,決定你的生命品質。
我們面對生命的曠野,有苦也有甜;但當我們數算——當我們帶著意圖與覺察去回應——我們就像在「塌縮」那一天的可能性,把它轉化成與神同行的經歷。
就算事情本身沒有改變,當我們的心意轉向神,當我們帶著神話語的意圖,有想像力、有信心地參與其中,我們的行動也能像光照進混沌,開啟秩序,或許我的主動就是參與在與神同行,又是按祂形象樣式治理這地的人!
神說:「要有光」——
我所相信的那道「光」,也會在我的數算中,讓一個個真理在我們的生命中活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