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安息日
Yom Teruah 吹角節
吹角節,在聖經中的原文 Yom Teruah (Day of Blowing),歡呼大聲的日子, 其根據是利未記 23:24, 民數記29:1-6 等, 是吹角的日子,吹出響亮的聲音,是耶和華親自設立的節期,當有聖會, 什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以做,是你們當守為吹角的日子。 但是現在多半會聽到看到的吹角節,用的是Rosh Hashanah,字面的意思是一年的開始或視為猶太新年。對我們信徒來說,理解的是出埃及之後,神曉喻摩西改變了曆法,一年之首提前了六個月,落在尼散月(亞筆月)。 因此在提斯利月的吹角節本是一月,但在出埃及後變成了第七個月。 聖經當中,在出埃及以前,如挪亞洪水時代,曾提到布勒月,也就是二月份,指的是從提斯利月為一月的算法。
0/6
聖經中的節期
關於單元

影片來源【Kings and Generals】關於古代文明歷史的歷史動畫紀錄片系列 ——播放有關 光明節的起源 – 猶大馬加比對抗希臘化記錄片,猶太地區的反希臘和反塞琉古叛亂。當塞琉古帝國的安條克四世和他的朝臣、後裔試圖將猶太人希臘化時,一個名叫猶大馬加比的人和他的家族起來武力抵抗,發發多場血腥的游擊戰。這部影片涵蓋了起義的所有主要戰役,講述了猶太光明節(修殿節或獻殿節)的起源故事。
(以下主要內容翻自影片中口述內容,參考現代使用通用翻譯,並參考次經馬加比一書所使用中文翻譯版本。)

被希臘同化的危機

世界歷史中,在多元民族帝國統治下多半樂意在語言和服裝上被同化,試圖更有彈性的提升社交和生存,因此許多猶太人仿效宗主國的希臘文化,稱希臘化(hellenization),主要是住耶路撒冷城中較為富有的祭司家庭,商人和貴族等猶太社群。
主前175,希臘化加速的發生在猶太族群當中,當時聖殿猶太祭司奧尼亞斯三世(Onias III)在初上任的安條克四世支持下,遭兄弟伊阿宋,希臘名Jason所廢黜,目的是要加速對猶太人的同化。上任的Jason 大興競技場(Gymnasium) 學校(Ephebeum),派猶太運動員參加模仿奧林匹克競技比賽,祭拜希臘神明,海克勒斯(Hercules)。最極端的作法就是讓非猶太人將偶像置放在耶路撒冷聖殿中,以祭司的身分對外開放聖殿,無疑是容許或認可多偶像崇拜,這舉動冒犯許多猶太人一神論(monotheist)信仰。這強烈的情緒特別發生在猶太群體中較為鄉村和窮人身上,讓他們更加偏向認同所謂的正統猶太教 (Orthodox Judaism)。

塞硫古王朝 – 安條克四世 (或譯安提阿古)

主前175年,也是猶太人與宗主國緊張關係的開始。在安條克四世(Antiochus IV Epiphanes)主政塞硫古(或譯:西流基王朝)時。他的綽號是 Epiphanes,是 『彰顯神』( manifested from God)的意思,但是他被周圍的人私下指他是 Epimanes,是瘋子(madman)的意思。
三年後,安條克四世覺得猶太人的希臘化成效不佳,因此又換了一位更親希臘的祭司名叫墨涅拉俄斯(Menelaus)。這事以後,安條克四世為擴張帝國版圖挺而進政埃及托勒密(Ptolemies),伊阿宋 (Jason)看見皇帝的重心轉離猶太人,就回到耶路撒冷反政變,驅逐不受歡迎的祭司墨涅拉俄斯 (Menelaus)。而安條克四世對埃及的軍事行動因為羅馬共和國介入,因此很快就打道回府,被迫撤退回敘利亞。
被羅馬羞辱的安條克四世回頭發現猶大地區的臣民叛逆,便又將將軍事重心轉向耶路撒冷和猶太人。他屠殺了前任祭司,伊阿宋(即Jason)與他的支持者,再次扶持墨涅拉俄斯 (Menelaus)作大祭司並重新統治耶路撒冷。安條克四世指派亞波羅尼(Apollonios)洗刧耶路撒冷,亞波羅尼(Apollonios)用拆除城牆另築堡壘的方式來完成該任務,這堡壘名 Akra(阿克拉要塞),位在俄斐勒丘陵(Ophel hill)附近。
此後,安條克四世更加積極的想要消滅猶太人的影響力,他不但禁止百姓守安息日,割禮,停止聖殿中各樣的獻祭,把聖殿改作為宙斯神廟,還在聖殿中灑豬血,這些對猶太人來說是踐踏聖殿、褻瀆耶和華的行為(但以理書指行毀壞可憎之事)。
此外,皇帝強迫猶太人都要敬拜希臘的神明。當時許多希臘化的猶太人接受了這些改變,但是還是有許多人拒絕並武力抵制,這就是馬加比(Maccabees)家族登場故事線的開端。

馬加比家族 – 祭司瑪他提亞為首

在Modiin這個小猶太村莊,有一個祭司,瑪他提亞(Mattathias),他有五個兒子,他們是相對較小的哈斯蒙尼家族,也是正統猶太人(orthodox Jews),儘管周遭鄕下的猶太人也像城裡的人一樣開始被同化,他們仍然謹守猶太律法分別為聖。
主前167年,一位塞硫古官員來到Modiin小鎮,強迫鎮民對希臘的神明獻祭,瑪他提亞拒絕了。但是當中一位親希臘的鎮民便進前代替祭司作獻祭的工作,瑪他提亞在他進行獻祭之前就用刀被他殺了,也將塞硫古官員殺害,搗毀這個異教祭壇。
他們無視自己在皇帝面前成為不法之徒,和許多同樣理念的正統猶太教徒轉逃避到山區裡,這也是引發與宗主國更多強烈的對立與軍事衝突的開始。

馬加比家族 – 鐵鎚猶大

主前 166年,瑪他提亞(Mattathias)過世,領袖的位置由他的第三個兒子猶大接續,據說猶性情冷酷亦驍勇善戰,人稱他馬加比Maccabaeus,這名字是亞蘭文maqqaba,『鐵鎚』的意思。
早期的暴亂並不是來自猶太人和希臘人之間的衝突,而是來自猶太人內部,就支持希臘化(pro-hellenic)和反對希臘化(anti-Hellenic)的猶太人之間。 馬加比面對過度希臘化住鄕村的猶太人,展開屠殺或用閃電襲擊的方式攻擊;燒毀親希臘猶太同胞的家園,搗毀異教丘壇,甚至還圍捕希臘化的猶太人,強迫他們行割禮。這些行動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希臘化要完全從這土地上清除乾淨。不久之後,馬加比的行動引起亞波羅尼(Appollonios)的注意,並決心要鎮壓,剷除暴民。

第一場戰役 – Gophnah

主前167年,軍督招聚撒瑪利亞一支二千名的軍隊,南下到 Gophnah hill (現名Jifna)。這正是馬加比猶大躲藏的地方,一觸即發的戰役將證明了馬加比的能力不只是對付平民百姓,拆毀丘壇而已。實際上馬加比深知他們寡不敵眾,裝備也嚴重不足,因此他們引誘敵軍進到他們的熟悉主場(native territory),而塞硫古(或譯:西流基)的軍隊在山坡地無法組成馬其頓方陣(Macedonian Phalanx),馬加比六百人便從Wadi Haramia 伏擊,團團圍住敵軍,將他們趕逐出去,亞波羅尼 (Appollonios) 也在這場戰役中戰死。馬加比從遇難的指揮官手中得到的劍揮舞著,宣告勝利說:「我們是蒙上帝祝福的!」

第二場戰役 – Beth

主前166年還有一場勝利的戰役(Battle of Beth)馬加比在Beth-heron 山隘口成功打敗塞硫古四千人由 Seron領軍的出擊。這兩次的戰役為馬加比的勢力樹立起一個形象,就是既使面對精良軍隊和人數眾多的敵人,馬加比能在規模小武裝簡陋的懸疏差距,運用地形優勢進行游擊戰(guerilla warfare) ,足能以智取勝。

第三場戰役 – 以馬忤斯 (可參考次經,馬加比一書第四章)

同年,因安息(Parthian)的入侵,安條克四世領軍東征,留下有限的兵力,由敘利亞政府Lysias留守鎮壓猶大叛軍。呂西亞 (Lysias)出兵一萬名熟悉馬其頓方陣的軍隊,由兩位非常有經驗的指揮官,高而甘 (Gorgios) 和 Nikator(尼迦摩) 。
希臘軍隊駐軍在以馬忤斯(Emmaus),馬加比則領三千人前往米斯巴(Mizpah),並在那裡禁食,頭上蒙灰撕裂衣服禱告耶和華,讓他們在將來的戰役中得勝。幾天後,反馬加比的猶太人向希臘軍通報馬加比軍的所在地,於是高而甘 (Gorgios)想讓叛軍措手不及(flat footed),便首先召集五千名步兵,一千名騎兵前往米斯巴(Mizpah)。然而這些銀盾兵(Argyraspides)的笨重裝備拖慢了前進的速度,他們的行動很快就引起馬加比的注意。與其與高而甘 (Gorgios)正面衝突,不如技巧性的放棄他們的營地,以速度的優勢(maneuverability to skirt around expeditionary force)轉而攻擊後方以馬忤斯(Emmaus)的軍營。留在以馬忤斯的後備軍力很快的就被擊潰,他們的補給不是被燒掉就是被搶奪。而高而甘 (Gorgios)在米斯巴(Mizpah)和其腹地中找不到叛軍,於是轉回以馬忤斯營地。

回營時,眼前所見是燒著的軍營,士氣低落的軍隊紛紛逃往海岸一帶。塞硫古軍隊的失敗讓遠在耶路撒冷的大祭司 Menelaus 大為震驚,於是在呂西亞(Lysias )的支持下,與馬加比猶大和他的同夥上談判桌,親希臘的大祭司表示願意廢除皇帝頒佈的反猶太律法政策,但是這和談並沒有成功,因為馬加比只接受徹底根除猶太地區的希臘化作為條件。

第四次戰役 – Beth Zur

主前 164年,督府呂西亞(Lysias)親自領軍二萬人,自安提阿(Antioch)南下穿過迦薩東方的山谷以土買(Idumaea,遷南地的以東人)在Beth Zur(伯.夙)安營,想要攻擊馬加比軍隊的南翼,這時候的馬加比因幾次勝戰聲名大噪,已經是擁有一萬名兵力的大軍,但是面對軍力仍遠低於呂西亞(Lysias)的軍隊。
不過在那時候,東征的安條克四世染病過世,他的兒子安條克五世僅十歲,因此引發朝臣想要回到新國王身邊為自身利益影響這年幼的領袖,同時也是呂西亞的優先被迫改變,因此忙返回安提阿,確保他在朝廷王宮中的權力與影響力,因此對猶大的戰役也隨之停止了。
馬加比因著之前之前亞波羅尼(Apollonios)洗刧耶路撒冷時拆除的城牆,便更容易的回到耶路撒冷,馬加比就控制了聖殿,清除聖殿中,包括前兩任親希臘的祭司伊阿宋(希臘名 Jason)和墨涅拉俄斯統治期間所豎立的偶像。由馬加比最年幼的弟約拿旦擔任聖殿祭司的角色。
在聖殿中由祭司每晚都要經理的金燈台在被侵佔的期間都熄滅了,收復的聖殿現場也沒有足夠燃點的油了,但據口傳(塔木德)這只夠一天的燈油卻燃燒了八天。因此到今日猶太人用九燈臺,作為慶祝馬加比和他的自由戰士夥伴奪回聖殿,持續在聖約中事奉上帝的主要節日和象徵。

第五次戰役 – Beth Zechariah

主前162年,馬加比認為呂西亞仍在安提阿與對手對峙中,攻擊亞波羅尼所建的Akra 阿克拉堡壘,此時,呂西亞領五萬步兵、五百名騎兵和三十頭作戰的大象所組的軍隊離開安提阿往耶路撒冷,衝著馬加比叛軍而來。
這次的戰役,馬加比已經有二萬忠心的軍力,只是在攻破阿克拉堡壘後,想繼續往南向著敵軍前進的戰場是空曠無遮蔽的地點,這並非馬加比的主力戰場,最後大大被殺敗。

第六次戰役 – Adasa

馬加比軍在隔年反擊,贏得一場勝利,塞硫石軍隊雖不至於擊垮,但是也讓呂西亞不得不回到安提阿去面對他的政治對手,在這戰役後,呂西亞不得不妥協於馬加比的勢力之下,廢除多數安條克四世所規定希臘化的信仰規定和政策。
主前161年,猶大馬加比因削弱塞硫古王朝的勢力,符合羅馬共和國的利益,遂與羅馬簽定共同防禦條款,這回猶大馬加比取得成為一個獨立猶太國家的合法統治者身分。
在安提阿,德米特里一世。索特 (Demetrius I Soter),在一場政變後成功上任,便謀殺了安條克四世的兒子,安條克五世和呂西亞。德米特里比前任皇帝更具侵略性,無視羅馬和猶大國的條約,他派巴基德高級將領率領二萬多的軍力要奪回猶大,馬加比措手不及,在只有三千兵力的狀況,加上許多人逃離耶路撒冷城,最後僅剩一千多名兵力的馬加比,以一對二十的弱勢比例赴戰,最後戰死;但猶大的兩個弟弟西緬和約拿單繼續戰鬥,竟殺敗巴基德,又再重新奪回耶路撒冷,但接下來仍繼續長達二十年的作戰,儘管希臘帝國開始陷入腐敗,同時發生更多的內戰。
一直到主前141年,猶大才完全處於哈斯蒙尼王朝控制之下,作為一個完全獨立的王國統治。

這短暫的獨立,幾個世紀以來,並沒有真正阻止希臘的語言和文化的同化,這些元素在猶太社會中仍清晰可見。後來在羅馬的統治之下,亦因大規模的對抗羅馬統治的叛亂,最後被驅逐出家園,被迫成為散居者(diaspora),猶太人還是住在一個『熱愛希臘文化』而聞名的羅馬帝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