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出埃及記讀經進度
2023年12月31日~2024年3月16日,共十一週的妥拉讀經進度要閱讀出埃及記。
0/3
W13 眾名篇 Shemot(出1:1-6:1)
繼創世記 Beresheet(起初),第二卷書取自書卷的開頭短語,Semot 名字:『以色列的眾子各帶家眷和雅各一同來到埃及,他們的名字(shemot)記在下面。』在人看來,這就是書卷命名的規則,認同就好了,但是在神眼中,這不只是剛巧或是方便的命名。另一方面也是讓我們透過好奇、探索、提問來認識更多,為什麼『名字』對這卷書的意義,可能比『出埃及記』更有趣。
0/3
W20 吩咐篇 Tetzaveh(出27:20-30:10)
0/2
W23 帳目篇 Pekudei(出38:21-40:38)
0/2
出埃及記 Sh’mot
關於單元

施恩座改變時間的觀點

  • 第十九週《供物篇》妥拉讀經分享
  • 來源|啟動七年新循環 授權
  • 日期|2025.02.28

供物篇的起點是百姓的奉獻。這是他們首次參與神的工作,從受惠者轉變為供應者,為了建造神可以住在百姓中間的聖所。聖所分為外院和會幕,其中會幕有聖所與至聖所,在至聖所內有一個特別的設計——施恩座。施恩座安放在存有法版的約櫃上,其造型是兩個展翅的基路伯(cherubim)。

要將施恩座安在櫃的上邊,又將我所要賜給你的法版放在櫃裡。(出25:21)

施恩座與贖罪的關係

施恩座(kapporeth)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代表什麼呢?首先從它的字根 kaphar(SH3722)來理解。

這個詞首次出現在創世記,指的是在方舟上『塗抹』松香(瀝青)。
創6:14 | 你要用歌斐木造一隻方舟,分一間一間地造,裡外抹上松香

第二次出現在雅各從哈蘭回來時,當他為與哥哥以掃見面而獻上禮物,希望能『消解』他的恨意。”
創32:20 |「我藉著在我前頭去的禮物他的恨,然後再見他的面,或者他容納我。」

第三次使用這個字 kaphar 是『贖罪』之物
出29:33|他們吃那些贖罪之物,好承接聖職,使他們成聖;只是外人不可吃,因為這是聖物。

這與贖罪日(Yom Kippur)息息相關,因為 ‘Kippur’ 這個詞的字根正是 kaphar——結合『塗抹、遮蓋、贖罪』的意思。《贖罪日》,唯一祭司一年一次進入至聖所的日子,能靠近施恩座的日子。

了解了施恩座的字根 kaphar 後,再回頭來看看挪亞的方舟,會發現一個有趣的連結,關於神吩咐挪亞所造的一隻方舟,裏外抹上松香,拯救挪亞一家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方舟承載神與人之間的盟約:

創7:1|「你和你的全家都要進入方舟,因為在這世代中,我見你在我面前是義人。」

來自淵源和天上的水淹沒滿了強暴的地,唯方舟的生命得到保全,直到水都止住了,風吹地、水漸消,直到露出旱地,人與所有的活物離開方舟,踏上乾地,這模式和創世記第一章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從光、水分作上下、海匯集,露出旱地,大小光體與時間加入後,接著是大地充滿生命活力,還有按神形象被造的人加入這甚好的設計,第七日Shabbat 了,神說一切都造齊了,便進入安息。這是神為受造之人和各樣活物預備的安居之所——地!

天是耶和華的天,地他卻給了世人。(詩115:16)

聖所/施恩座的設計

創世記一章先是神為人預備了居住的地方,在挪亞時代,再一次的救贖人類和生物脫離地上的強暴,由挪亞一家開始生生不息的天與地!現在,換作由人來為神預備祂可以居住在中間的聖所:

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出25:8)

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為什麼神要祂的百姓為他造居所呢?神為什麼要住在百姓的中間呢?人又如何能夠造成祂的安息之所呢? 祂向摩西提供了設計藍圖和策略,而材料則來自百姓的奉獻。

製造帳幕和其中的一切器具,都要照我所指示你的樣式。(出25:9)

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立起帳幕。(出26:30)
出埃及記25、26、27章將聖所的設計有巨細靡遺的解釋,最終在施恩座成為焦點:

我要在那裡與你相會,又要從法櫃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間,和你說我所要吩咐你傳給以色列人的一切事。(出25:22)

施恩座為大祭司在贖罪日(Yom Kippur)一年一次藉著祭牲的血才能進入的地方。比起地球的任何地方,至聖所幾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空間,裡面只放著有法版的約櫃,其上有兩個基路伯設計的施恩座,甚至是沒有光源的。

在聖所的外院,白日有太陽,夜晚有月亮,但當祭司進入聖所時,照明的卻是金燈臺的光,到了至聖所,金燈臺也不存在,唯一存在的是置法版的約櫃、其上有施恩座,這裡竟然是神的居所!但這裡有個耐人尋味的地方,從外院到至聖所,看見基路伯的設計,幕幔要繡上基路伯、至聖所和聖所中間的幔子,也要繡上基路伯,及至施恩座上的一對基路伯,這讓人想起把守生命樹的基路伯,難道至聖所就是一條回到起初伊甸園子的道路嗎?起初,人正是被造在神的裡面,那裡是永恆,與神同在的地方!

從外院走進聖所,再進入至聖所,有法版的約櫃、施恩座,從有大小光體的時間,走進有金燈臺的聖所,而至聖所,沒有任何的光源,在至聖所內,人的時間概念不再適用,因為神是「昔在、今在、永在的全能者」(啟 1:8)。而這裡有的是《盟約》,神與人之間的婚約,祂永遠不會改變的選擇就是以永遠的愛護衛盟約和盟約的對象。這是祂造物之工所造齊的,包含耶穌的救恩!神說:「誰也不可以詭詐待幼年所娶的妻」(參:瑪2:15),祂向人啟示祂是丈夫的角色!

因為造你的是你的丈夫,萬軍之耶和華是他的名;救贖你的是以色列的聖者,他必稱為全地之神(賽54:5)

真聖所是耶穌基督

當耶穌上的十字架的時候天地之間有大黑暗,聖所的幔子也裂開了,耶穌以自己的血為我們進入幔內,希伯來書多次解釋了妥拉,看耶穌如何成全妥拉(或翻作律法):

做先鋒的耶穌既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遠的大祭司,就為我們進入幔內。(來6:20)
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來9:12)
因為基督並不是進了人手所造的聖所——這不過是真聖所的影像——乃是進了天堂,如今為我們顯在神面前。(來9:24)

這意味著,至聖所是超越時間的領域,至聖所的本質,是不依賴受造之物大、小光體運行的,顯然施恩座的『遮罪』讓人也從時間的限制被釋放,進入神的同在,也就是『永恆』。

妥拉所指的『罪』不是道德、法律用語,它是『盟約』用語。罪是人違背神的盟約,離開祂的同在,失去在時間裡所能經歷的一切豐盛,然而它和永恆的生命並不違和,因為最終我們恢復盟約關係,回到神的永恆秩序之中,天和地合一的實現、完全的神性和人性在受造本質都豐豐富富地住在耶穌基督裡!而我們也因著信,回到在祂的裡面的真實,與祂同為一靈,那裡是我們的藏身處,也是我們的居所,這是真實、真相、真理!

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誡,心被恩感歌頌神。(西3:16)

聖靈就是神藉著耶穌基督——我們救主厚厚澆灌在我們身上的,好叫我們因他的恩得稱為義,可以憑著永生的盼望成為後嗣 。(多3:6-7)

耶穌就是施恩座(kapporeth),祂的血、祂的話,祂的道,這一切都在創世以前的存在,這道太初於神同在,這道就是神!所造之人也是在創世以前就被揀選是聖潔無瑕疵的(參:弗1:4-5),這就是我們被恢復稱「義」的生命!本來就被造在永恆裡,”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約3:15)”

施恩座與時間的關係

遮罪(kaphar)並不是指人有罪要被遮蓋,或掩飾,罪無法改變人的本質,卻使人蒙蔽,無法看見自己本來就在神的 echad 之中以至於活在隔絕裡。就像方舟是香柏木所造抹上瀝青就得以防水保護方舟免於洪害,並且承載眾多的生命。而約櫃以皂夾木作成,用精金包覆成為《一》個約櫃,這些塗抹不是為了掩蓋,而是為了保護,使之合一,恢復其原本的功用與榮耀。
施恩座是人回家的路,也是與神重新合一的所在。耶穌的十架救恩已經成就了這一切——祂是道路、真理、生命,也是我們生命中的光,指引我們進入至聖所。這是一條離開時間循環、回到永恆的旅程:從晝夜交替的光體之下,進入金燈臺的光照,穿過幔子,最終進入神的無限臨在,回到我們原本被造之處。

耶穌恢復了我們與神的合一,那曾經的界線漸漸消融,你我在祂裡面成為 echad,超越時間與空間的界限——因為祂已經成就了一切。 我們所要操練的,不是努力做什麼,而是進入祂的話語與應許中安息,享受與主同在的喜樂——因為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本質與身份。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約翰福音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