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出埃及記讀經進度
2023年12月31日~2024年3月16日,共十一週的妥拉讀經進度要閱讀出埃及記。
0/3
W13 眾名篇 Shemot(出1:1-6:1)
繼創世記 Beresheet(起初),第二卷書取自書卷的開頭短語,Semot 名字:『以色列的眾子各帶家眷和雅各一同來到埃及,他們的名字(shemot)記在下面。』在人看來,這就是書卷命名的規則,認同就好了,但是在神眼中,這不只是剛巧或是方便的命名。另一方面也是讓我們透過好奇、探索、提問來認識更多,為什麼『名字』對這卷書的意義,可能比『出埃及記』更有趣。
0/3
W20 吩咐篇 Tetzaveh(出27:20-30:10)
0/2
W23 帳目篇 Pekudei(出38:21-40:38)
0/2
出埃及記 Sh’mot
關於單元

以牙還牙,將心比心的反思(2025)

  • 第十八週《律例篇》妥拉讀經分享
  • 來源|啟動七年新循環 授權
  • 日期|2025.02.24

若有別害,就要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以烙還烙,以傷還傷,以打還打。(出21:23-25)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用在現代司法系統中,代表著加害者與受害者之間的法律責任,為了維護公平與正義,防止特權的濫用,並確保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理想。
但如果僅從字面理解『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可能會以為它是報復性的用詞。但若我們深入思考,會發現它與『將心比心』的原則並非對立,而是互補。因為當我們真正珍惜自己的眼睛與牙齒時,我們也應當珍惜別人的。

試想,人的身體是整全的,每一個器官都是不可或缺的。正如《箴言》20:12所說:「能聽的耳,能看的眼,都是耶和華所造的。」人的牙齒、眼睛、手腳,無論哪一個部位,都對自己有著無法取代的重要性,沒有人會輕易忽視它們的價值。同樣地,「將心比心」的核心便是站在對方的立場,理解其感受與需要。
若我們用這種視角來看「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便會發現:我對自己的牙齒、眼睛視為珍貴,那麼別人的牙齒、眼睛亦然。它們對我的重要性,與對他人的重要性是相等的。既然如此,我們還會輕率地傷害他人的身體嗎?這樣的思維轉換,使我們自然地進入耶穌所說的教導:「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加福音 6:31)。

因此,真正的「以牙還牙」,並非單純指報復,而是對公平與價值的深刻認知;真正的「將心比心」,也不僅是表面的同理,而是對彼此生命價值的珍視。妥拉幫助我們理解到這一點,便能超越字面的理解,認識神屬性中愛與公義的完全。耶穌在《馬太福音》5:38-42的教導中說: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這段話並不是要推翻律法,而是讓人看見律法真正的核心——愛與和睦。耶穌在登山寶訓中多次提到:「只是我告訴你們……」,這並不是否定摩西律法,而是以神兒子的身份,親自用行動詮釋其真正的意義。因此,耶穌強調了祂來成全律法(妥拉)的任務: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5:17-18)

公義和公平是神寶座的根基!但祂的原則指向的不是對人的審判,而是神以自己的獨生子作為贖價,祂自己代替人受刑罰,親自成為這救贖的實現——祂以無罪之身擔當了世人的罪,成為真正的「替罪羔羊」,使律法的要求由祂的犧牲得以完全。
《羅馬書》5:8-10, 保羅說:

「唯有基督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現在我們既靠著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他免去神的憤怒。因為我們做仇敵的時候,且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

因信稱義,獲判無罪! 在基督裡,公義的要求已得最終的滿足,耶穌成全了叫人得生的律法」(加 3:21),使我們回復起初受造時的聖潔與無瑕疵。更重要的是,祂那使人活的靈使我們與祂合一,與主成為一靈(林前 6:17)。

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 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弗 1:4-5)

結論 —— 耶穌以命償命

祂是這宇宙、世界中唯一能真正體會無辜者冤屈的那一位,同時也是唯一能饒恕加害者、復仇者、逼迫者的那一位。作為公義的審判者,祂沒有犯過罪,卻親自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擔當我們的罪。祂是『以命償命』,為了我們的益處而捨己。

如此,我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耶穌用主禱文教導我們:「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參:太 6:14)祂免了我們的債,我們也當如此行,免了人的債。這不只是律法的要求,更是出於愛的邀請——讓我們進入真正的自由。

如今,我們的原創本質已被恢復在耶穌基督裡。這不是靠行為或努力,而是透過智慧的啟示,不斷明白並領受我們起初的受造設計——回到神造人的本質,乃是照著祂的形象與樣式(創 1:27),站立在聖潔無瑕疵的根基之上!

Torah Lab 妥拉實驗室

關於牙、眼、手、腳等,很容易連結到肢體,哥林多前書12章提到了這教導:

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 (林前12:12-13)

保羅說明了這關於 echad (一)的教導後,他說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賜”,他把最妙的道指示我們,就是下一章,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幾乎是眾人皆知的《愛篇》!為何保羅在談論肢體之後,立刻講到愛呢?保羅不是隨機談論愛,而是因為『合一(echad)』的最高表現,就是愛。若沒有愛,肢體雖多,仍無法成為真正的『一』個身子。
當我們提到以牙還牙,或是將心比心的看法,現在的文化、價值很容易進入失衡的護衛:例如,人若只顧自己(而不是群體),就變成自私、防禦、自我中心。而原始設計的 echad 恢復的護衛不是為了「保護自我權益」,而是「保護愛與合一」的設計,『護衛』是神造人的的內建設計,目的是為了維繫 echad,不是自我的權益。
聖經談論「護衛」,出現在創世記第二章,中文翻作「看守」:

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 (創2:15)

這並不是為道德或法律的一種要求,而是我們受造是為此而生的!源自我們對神造人原始設計的理解,我們的責任就是護衛這與神同行的《園子》~與祂有一樣的心思意念。
我們原本就被造在 echad(合一)之中,這無法靠行為去達成,而是靠認識神的話(妥拉),讓祂的智慧持續的在可明白和經歷的真理中去領悟,成為我們思考價值、做成選擇,並可活出來的思維環境。當人不明白這設計時,護衛就可能變成要求或指責,試圖用行為來維繫合一或單方面的破壞這合一。然而,真正的合一不是靠外在約束,而是從內心明白我們本來就在其中。
若我們脫離這個設計,以為自己是隔離於神(創造主)之外,就如同亞當夏娃選擇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試圖用自己的標準定義善惡,試圖讓自己像神一般有智慧;相反的,我們本來就是有神的形象和樣式的受造,智慧是因與神同行的自然彰顯,不是透過分別善惡來獲得。我們是創造主看為寶為尊的,我們不是被造成與祂分開的,明白這設計,我們自然會選擇護衛神起初對自己的受造、整全的設計和祝福。
然而,當我們認識並理解這原本的設計,知道在這根基出發而活,我們的生命將自然而然的活出愛,這正是生命樹的果子,與神與人合一的生命所結出的果子!